您的位置:首页 > 政法人物 >
我和我的乡村 | 法官手记:播法乡村盼收获
www.rh.panzhihuapeace.gov.cn 】 【 2022-08-22 22:26:29 】 【 来源: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

  导语

  

  这里的天,是湛蓝如洗的,朵朵白云肆意飘扬;这里的风,是带着果香的,阵阵香气沁人心脾;这里的水,是清澈明亮的,叮咚作响,悦耳动听……这是攀枝花的乡村,是一个又一个从“裂谷”到“天府”的建设传奇。这也是攀枝花两级法院干警的乡村,是从“未知”到“相知”,从“相知”到“相守”的温情转变。攀枝花中院开设“我和我的乡村”专栏,分享攀枝花法院人与“乡村”之间不可分割的故事。

  

  今日分享:播法乡村盼收获

  

  分享人: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法院同德法庭副庭长李明

  

  我出生在农村,自小在农村长大,考入大学后,才算是开启了自己的城市生活。此后的十余年间,我始终因求学和工作等原因,在城市里来回奔波,几乎没有再回过农村。入职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法院后,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,繁忙的工作让我离乡村生活越来越远。直到2019年,院里调我去同德人民法庭负责法庭工作,我才又一次有了和乡村接触的机会。

  

  同德法庭是典型的乡村法庭,而我,作为一名来自乡村、熟悉乡村、更热爱乡村的人,始终愿意将青春挥洒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。但是,第一次负责一个庭室,而且是远离院机关的偏远乡村法庭,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忐忑,在自身相关经验不足的情况下,我真的干的好吗?

  

  怀着这样矛盾的心情,我来到了同德法庭,开启了我的乡村法庭生活。

  

  不只是法官,还得是村官

  

微信图片_20220822222043.png


  来到法庭不久,我就发现,自己没办法再和之前一样只管开庭和写判决了,因为找上门的很多人,他们不是来打官司的,而且他们也不想打官司。

  

  他们有人会说:“法官,我丈夫天天上网不干活,家里的事情都是我在干,你帮我给他说说,他这样是不合法的。”有人会说:“我儿子愿意赡养我,但是儿媳妇不愿意让我和他们一起住,村上也调解不好,法官你去帮我们解决下。”还有人会说:“邻居的牛多次破坏我的庄稼,我让他把牛管好,他却说牛要乱跑他管不了,乡里乡亲的为这点事我也不能告他,你们能去给他说说吗?”……这样的需求几乎每天都能收到,有的是因为事情太小不值得打官司,有的是为了顾及亲情、乡邻之情不愿意打官司,还有的不属于诉讼的范畴。虽然都是鸡毛蒜皮、家长里短的小事,却又无一不是农村群众实实在在的司法需求。每当遇到这种情况,我都要费劲口舌地释法明理,在各方当事人之间来回做调解。有时候我会觉得,自己不是手握审判权的法官,而是琐事缠身出了东家门又进西家门的村官。

  

  但我想,身份并不重要,无论是法官还是村官,只要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,那就是一个好“官”。

  

微信图片_20220822222049.png


  法庭要开庭,群众要打工

  

  来到同德法庭已是三年有余,我已记不清遇到过多少次这样的情况,当事人对我们说:“我在外面打工,没时间去法庭,我的案子你们该怎么判就怎么判。”“我打工请不到假,请假就要扣钱,你们能等我放假了再开庭吗?”“我去外省务工,买了过两天的飞机票,你们能安排我的案子这几天就开庭吗?我出去了半年内没办法再回来的。”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,我都哭笑不得,但转念想想,没有什么事情比群众的生存更重要,尤其是在农村,打工挣钱是更为迫切的需求。打官司关系到一事一物的得失,打工可是关系到一家妻儿老小的基本生活,从这样的角度出发,提出上面的要求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  

微信图片_20220822222051.png


  2021年的一天下午,一个离婚案件的当事人郑某打来电话,说她平时在深圳打工,最近这几天因为要打官司才请假回来,原本以为把诉状交到法院马上就可以开庭审理,开庭后就可以返回工厂,回来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。但现在工厂打电话来催她马上回去上班,不然就解除劳动关系。郑某说,自己已经买了第二天下午的车票,能否马上处理她的案子。

  

  了解情况后,我打电话联系了被告陈某,询问是否可以先来法庭调解一下,陈某同意,但说自己在西区上班,要一个多小时后才能到法庭,就这样我和书记员在法庭等候当事人到晚上八点。

  

  经了解,郑某和陈某对离婚的意见是一致的,但对子女的抚养以及共同财产、债务的分割意见分歧很大,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工作,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,各自在调解笔录上签名确认。我们也终于在晚上十点多结束了这一天忙碌而有意义的工作,第二天我们就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民事调解书,郑某也按时踏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。

  

  现在,人民法院线上调解诉讼平台已正式运行,为法庭的司法便民服务插上了翅膀。我们越来越多地运用线上平台开展诉讼指导、接收立案材料、调解、电子送达、线上开庭等业务,并根据当事人的需求灵活安排时间,利用中午休息、下班等碎片化时间开展诉讼活动,大大缓解了“开庭”和“打工”之间的时间、空间矛盾,让司法服务更贴近人民群众。

  

微信图片_20220822222056.png


  判完你别走,要负责到底

  

  在同德法庭,审理最多也是最让人“头疼”的案件,是众多形形色色的家事纠纷。俗话说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但“家务事”却是与人民群众最息息相关的事。“家事大如天”,这些难断的家务事再难也要断,不仅要断还要负责到底。

  

  在农村地区,很多人还保留着“厌诉”心态。而且,打官司会让家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裂痕甚至完全破裂,即便判决后会有一方胜诉,但双方之间的亲情并不会随着一纸判决而自然修复。比如在赡养费、抚养费纠纷案件中,一些当事人判后仍然心存芥蒂,不主动支付费用,而权利人却不可能每月或每季度都申请执行。时常有当事人判后甚至已经执行了前期费用不久后又再次找到法庭,声泪俱下地控诉着对方仍未主动履行义务的不合法行径,然后说自己生活没有保障,法院要给想办法。我知道这时候不是简单的告诉他们申请执行然后法院会冻结、查封、扣押对方的财产,而是要想办法做工作修复双方的感情裂痕,这样才能妥善圆满地解决问题。即便如此,依然有少部分案件当事人,在经过我们长期做工作、讲道理后,仍然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架势。

  

  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件。原、被告是父女,被告以原告偏心自己的妹妹为由拒不履行赡养义务,经过法院判决后,被告仍然不支付赡养费,原告因此申请了执行。执行过程中,我们没有查控到可供处置的财产,于是,我又多次找到被告苦口婆心地摆事实、讲道理,“不动如山”的被告最终也松了口,但又提出自己是农村家庭妇女没有经济收入,可以每月拿给原告米、油等生活用品,来替代部分赡养费,原告同意了。但原告说被告有可能会用陈米和过期油给他,因此要求被告将上述生活用品交到法庭,再由法庭交给他。就这样我和法庭的干警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前往被告家,将称好的米、油送到原告家里。我已经做好了“负责到底”的心理准备,然而事情却因为一个小插曲而发生了变化。一次我们到被告家里取米和油,被告上幼儿园的孙子看到我就问:“你们怎么总到我家拿东西呀?”,我说:“我们是帮你奶奶拿吃的给你祖祖。”小孩又说:“我奶奶为什么不自己拿给祖祖呢?”我没有再回答,而是看了一眼被告,被告的脸上有了一些尴尬的表情,过了几天她打电话到法庭说,不麻烦我们再去她家了,以后她会尽力赡养原告的。我想可能是因为那天孩子的话对她有所触动吧,想到自己不赡养父亲给后辈做了不好的示范。

  

  这个案件使我认识到,可以通过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来影响他们的家长。于是,我们依托一直都在做的校园普法宣传,在原有的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主的法治教育基础上,增加一些涉家事方面的法治教育内容,通过未成年学生学法,带动其家庭乃至相关社会公众知法、懂法、守法,提高农村群众的法治意识。结合人民法庭“一庭一特色,一庭一品牌”的建设要求,同德法庭创建了“童心·同德”特色品牌,构建法庭+学校+家庭+社会的工作联动模式,通过更大力度、更多形式的校园普法活动,让法治教育通过学校走向家庭和社会,持续助力辖区家风、民风向好。

  

  以前,乡村是地理上的“边缘”,也是人们心里的“边缘”。但在今天,随着国家“乡村振兴”战略的实施和深入,广大农村地区的巨大潜能将被深度挖掘,农村地区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必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,“乡村振兴”离不开法治的护航,而千万个像我一样守护在乡村法庭的法院干警,每个人都是一名法律“传道士”,在农村的土地上播撒着法治的种子,热切地期盼着种子生根发芽、开枝散叶,这就是我和“我们”的乡村。

编辑:景文军
仁和长安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