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俐稼,攀枝花市公安局仁和区分局前进派出所社区民警,2008年参加公安工作,中共党员,先后荣获嘉奖3次、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,多次被评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,2020年被市政府授予“三八”红旗手称号。
爱岗敬业的社区“暖心人”
从事社区民警7年来,她始终扎根基层一线,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,但她的一言一行处处体现一名党员的党性,坚持勤走、勤问、勤做,和辖区居民亲如一家。
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兼巡逻民警,在辖区居民的心中,她是可以依靠的小李警官,“有事找小李,墙上有她的电话号码,存一个,方便!”。
2017年6月,她担任老南山片区社区民警以来,辖区每一个角落都有她忙碌的身影。别看她现在跟辖区居民熟络得如同一家人,刚开始的时候,她也经历过“地不熟、人难找、门难进”的困境。不过,这些都没有把她难住,为尽快熟悉辖区情况,她跑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,主动跟社区的居民、商贩、环卫工人聊天,主动为他们服务,帮助解决问题,很快,社区居民都开始接受这个新来的小李警官了。现在走在街上,会有人和她打招呼问好,这看似平常,但折射出辖区居民对她真诚的信赖。如今的李俐稼已经熟悉社区的每一个角落、每一户居民,无论是社情民意的收集、矛盾的化解,还是“一标三实”信息更新,她都在居民的帮助下得心应手。
她的警务范围是春江路、观景台2个社区,房屋3634户、居住人员5284人,256家单位。在这里,她的热情和爱心是出了名的,谁家有困难,她总是帮助解决。邻里有纠纷,她总能成功调解。
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,李俐稼在多年的社区警务工作中创新,总结出来的冷却法、隔离法、转移法、换位思考等方法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。通过这些方法,她亲手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超过300件,无一复调、无一激化。经过她的努力,辖区民转刑案件逐渐减少,治安案件查处率大幅提升,群众满意度高涨。她管辖的田房箐社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 “六无”平安村(社区)。
敏感善察的群众“守护神”
李俐稼认为,基层工作不仅仅是工作,社区更像是一个大家庭,只有家人安,自己才能心安。她运用“四勤”工作模式,将这样一个大家庭成员的心,紧紧联系在了一起。“四勤”即勤入群众门、勤与群众谈、勤听群众讲、勤记笔记。
2018年5月,她在巡逻时与群众交谈中了解到,居民王某某现在家居住,有多名陌生人出入。一听王某某,李俐稼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他的特征:50来岁,个子不高、身材消瘦,患有小儿麻痹症,曾是吸毒贩毒人员,居住轨迹不定。是不是他父亲刚过世,家里没人,就回来住了?是不是有聚众吸毒情况?她将这消息记在心里,及时向所领导报告。通过摸排掌握了情况属实后,她将王某某的照片导出,让同事记住其特征,并和治安民警一起商量抓捕方案。她带领两名辅警日夜蹲点坚守了多日。因正值夏季,蚊虫较多,每一个人都被叮咬很是难受,甚至还出现了过敏症状,但她没有退缩,坚持了下来。终于,通过守候,掌握了王某某的出入规律,最后将王某某家的吸毒窝点一网打尽,强戒2人,行政拘留2人。
真心换民心,随着时间的推移,群众越来越信任“小李警官”。随着联防队、楼栋长等组织的建立,接管后的老南山社区,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大幅度下降,群众满意度日益提升。
脚踏实地的居民“服务者”
每天沉在辖区里,她除了保质保量手头上的基本工作外,还随时注意着每一个居民,每一个家庭的状况,只要有需要,就会马上为他们提供服务。
老南山社区居民多为老年人,政府对老小区进行“三供一业”改造,因在改造期间会导致部分楼栋停水、停电、停气,小区路面变窄,路况差等情况,遇到少数不明真相群众的阻挠。在这段日子里,她每天都超时工作,家家入户,耐心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,多方协调,解决矛盾,最终赢得了群众的理解,确保“三供一业”改造工作有序进行。
观景台社区有位独居老人尹叔叔,这位老人很特别,没有任何通讯工具,女儿也常住成都。有一天晚上接到一个电话:“李警官,不好意思,这么晚了还给你打电话。实在是太着急!”“什么事,您说,”“我父亲尹某某,他平时每个星期天我们都会联系,但这都两个星期,他还没有和我联系,拜托你去帮我看看,谢谢!”“你先不要着急,今早我下社区巡逻时还看见他去买菜,我现在就去看。”李俐稼连夜入户尹叔叔家,尹叔叔看见她很惊讶,连忙问:“小李,这么晚了,有什么事吗?”告知其缘由后,李俐稼拨打其女儿的电话报了平安。
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,只要了解到哪家有困难,李俐稼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,哪家有需要,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提供服务。
“李警官这个人没得说,既热情又敬业!”这是群众对她的印象。